摘要: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集团坚持目标导向,发挥集团资源优势,校企共同推动职教内涵建设,协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进程,已经形成了“四方联动、五主体合作、跨域共享、协同育人”的集团特色。本文重点介绍职教集团培养本土化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本土化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河北省建材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理事长单位,集团成员单位规模达到140家,集团资源优势不断突显,逐步形成了以建材建工专业为核心、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集群,形成了“四方联动、五主体合作、跨域共享、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培养本土化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实践。
一、沙河市本土化人才培养的产业背景
玻璃产业是沙河市的支柱产业,关系到沙河市经济发展大局。沙河市玻璃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大规模,被誉为“中国玻璃城”。目前,共有企业536家,其中玻璃生产企业45家,玻璃深加工企业333家,现投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32条,压延玻璃生产线33条,总产量达1.2亿重量箱,占全国平板玻璃总量的近20%。但是由于沙河市浮法玻璃产业是由小平拉玻璃发展而来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沙河众多民营玻璃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玻璃产业竞争环境中要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必须结合自己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结构调整中求生存求发展,解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制定沙河玻璃产业技能人才发展策略,建立沙河玻璃本土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玻璃行业提供高素质的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人才,为沙河市玻璃产业的二次腾飞、跨越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二、沙河玻璃本土从业人员结构
总体来看,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定员越来越精干,已由最初的500来人,减少至350人左右,甚至有的只有300人。其中管理及销售等服务人员约占10%,生产辅助(比如造箱等)、维修以及化验人员约占10%,原料配料人员约占6%,保护气生产人员约6%,其他68%为熔化、锡槽、退火及冷端的生产操作人员。如此推算,目前沙河浮法玻璃从业人员结构大致如下:管理及经销等服务人员约2000人,生产辅助(比如造箱等)、维修以及化验人员约2000人,原料配料人员约占1200人,保护气生产人员约1200人,熔化、锡槽、退火及冷端等生产操作人员约13600人。
据我们对沙河市玻璃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不完全调查,大专或以上毕业占7.5%,其中玻璃专业毕业的只有0.6%,高中程度占42.8%,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40.7%,所有从业人员中,玻璃专业毕业的只有0.6%。由于沙河玻璃产业没有玻璃技术水平考评体系,各企业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无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初级技工,而无任何职业技能证书的却占98%,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沙河玻璃这一全国最大的玻璃原片产地与巨大的技能人才需求所形成的反差,从而使沙河玻璃产业出现“一流设备不能生产一流产品”的怪象。沙河玻璃本土化人才培养是制约玻璃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制约着沙河玻璃产业的上档升级和持续发展。
三、共育沙河玻璃本土化技能人才实践
在上述背景下,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沙河玻璃本土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沙河玻璃产业的升级及持续发展。
(一)共建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沙河玻璃培训基地
在中国玻璃协会的指导下,由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沙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沙河综合职教中心及沙玻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沙河玻璃培训基地”(以下称培训基地),其宗旨是为沙河市玻璃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建立的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基地以实用知识与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工学紧密结合为特色,在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力求为沙河市玻璃产业培养、储备大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助力沙河市玻璃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1.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沙河市玻璃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为指导,集团以培养高素质服务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沙河玻璃经济为导向,以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互动,互为支持的培训教育服务体系为方向,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以校企政合作为途径,整合各方优势教育资源,优化培训课程设置,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方法和手段,为沙河玻璃产业基地输送大批技能过硬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和产业升级。
2.基地定位和建设目标
(1)集团培训基地定位。立足沙河,紧密围绕玻璃产业链的需求,突出玻璃产业特色,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助力沙河玻璃产业发展。
(2)总体目标。在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基于产品生产-加工-管理-营销的玻璃产业链和工学结合一体化培训链来构建培训体系,大力培养适合沙河玻璃产业需求的留得住、干得好的本土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把基地建成一个工学结合紧密的的特色鲜明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沙河玻璃培训基地品牌,助力沙河玻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
3.职教集团培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1)培训基地为非公司法人单位在沙河市登记,在沙河开发区管委的指导下,在沙河综合职教中心挂牌成立“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沙河玻璃培训基地”,基地将以满足沙河玻璃产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力求取得实效。
(2)培训基地由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沙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沙河综合职教中心三方共同管理,成立培训基地管理委员会,基地实行委员会负责制。
(3)委员会下设培训基地办公室,负责制定有关基地培训的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业务。基地有专人管理培训事宜,负责培训学员与培训老师的管理工作,负责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出现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解决。
(4)培训基地所需工作人员由三方协商解决,其工资福利由原单位负责。基地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有偿培训,自负盈亏。培训所需费用由受益企业或受益个人承担。
(5)沙河综合职教中心在沙河开发区管委的指导下,负责对沙河市及周边市县玻璃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工种、等级、人数等)进行调查统计和汇总,制订培训计划。
(6)沙河综合职教中心负责学生管理与培训教学组织等工作,负责落实培训人员的教学场地及教学设施,负责参加培训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7)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专业、课程建设等,负责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基地任教。
(8)根据沙河玻璃产业发展的需要,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与职教中心共建玻璃及相关专业,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沙河综合职教中心专业教师的培训,为职教中心培养一支本土化的应用型玻璃专业教师队伍。
(9)根据培训计划,在沙河综合职教中心的协助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培训组织与实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制订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②落实专职培训教师,并对培训教学进行过程管理与教学质量控制。③培训结束后,甲方、乙方企业领导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价。④对培训员工进行考核,根据企业要求,甲方负责对合格员工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企业保管,以此作为企业工资评定依据,并方便企业对员工进行技术等级管理。
(10)由受训企业、培训基地组成培训效果评估小组,从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岗位要求的贴近程度、内容的科学性及先进性等进行量化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沙河玻璃培训基地”培训证书,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相应条件的,经考核发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岗位工资评定依据。
(11)沙河开发区管委对基地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规范管理、协调玻璃企业参加基地岗位技能培训,为参培企业职工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和优先上岗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