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11) | 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联合集团行业企业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016年12月26日 15:01

摘要: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7年多以来,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原则,探索了集团化办学的长效机制和科学发展机制,构建了“政府引导、三层架构、一体多元、开放融通”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职教集团以全国首批100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筑类专业为基础,协会下的多家企业为依托,融合集团资源,实践基于“1+1+X”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共同创建合作育人新机制,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职教集团;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行业联合学院

一、加强自身建设扩大职教集团影响规模

自2010年成立以来,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以牵头院校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已成为集政府之职、行业之势、企业之力、学校之术的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职教集团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接行业、产业的合作体制,并在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文化共融、项目共研、基地共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目前,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共有成员单位153家,2015年新增成员单位20家,其中行业协会9家,院校17所,科研院所6家,企业116家,其他组织5家。成员单位覆盖浙江杭州、绍兴、宁波、台州等9个地市,涉及建设业各个行业领域。

多年来,职教集团以会议、培训、研讨会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构建起了政、校、行、企多方参与的对话交流平台。除常规宣传手段来推动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外,职教集团秘书处配合学院宣传部,积极整合新媒体,新媒介资源宣传职教集团工作,如微博,微信,QQ群、APP系统开发、校企数字书图书馆的开设等。秘书处通过各种平台对第四届绿色建筑科技文化节活动及成员单位重要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据统计,校内部门共上报宣传信息稿30余篇,对外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在线》等媒体发表稿件10余篇,同时编辑出版了15期职教集团简报,对职教集团各项活动进行了集中展示。

二、融合集团资源实践人才培养新型模式

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自身专业特点,不断深化企业合作职教集团办学特色,根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1+X”行业联合学院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创新了“1+1+X”行业联合学院。近年来,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0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以浙江省建筑装饰协会为主导,以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以行业协会内多家知名装饰幕墙企业(如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建工幕墙装饰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幕墙有限公司等成员单位)为依托,开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幕墙方向)专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模式成熟,成效明显。

1.构建“1+1+X”的行业联合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1+1+X”行业联合学院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根据合作办学对象,第一个“1”指学院,第二个“1”指行业协会,第三个“X”指行业协会各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办学联合体。“1+1+X”行业联合学院具有专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突出了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突出发展导向;联合学院院长由协会会长担任,突出行业协调作用;办学经费三方共同出资,突出协同育人;协会颁发岗位经历证书,突出双证融合等鲜明特点

行业联合学院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办学;下设院务会及专项工作组,围绕共同育人目标,发挥各自优势,明晰责权利。行业牵头制定方案标准,企业提供师资岗位,学院具体操作实施,形成了高效流畅的运行机制。行业联合学院运行机制如图所示,“1+1+X”行业联合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协会、企业三方作用。

行业协会牵红线。在《浙江省建设行业参与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浙江省各建设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参与行业联合学院工作的开展。相关行业协会先后组织协会中小型成员企业单位100余家,给学院和企业搭平台、牵红线。三方共同商定人才选拔要求、专业建设方案、师资队伍培养、课程教材设置、就业实习安排、专项经费落实等各项工作,使得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办学由被动转向主动。

举办学院抓落实。学院紧紧围绕“依托建设行业、助推产业提升、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优化校企合作组织体制,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坚持践行行业联合学院办学工作。一是先后出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行业联合学院运行管理办法》《浙江省装饰幕墙联合学院章程》《浙江省建筑业行业联合学院实施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10余项,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二是学院大胆改革招生就业计划,新增国际工程管理、BIM信息管理、幕墙施工设计等专业发展方向,根据行业联合学院企业需求,分别从大一、大二不同年级开展专业方向试点改革工作,落实就业实习岗位;三是大力创新课堂教学,根据行业联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堂创新工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空中课堂”“场中校—校中厂”等创新模式,保障行业联合学院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参与企业促保障。根据《关于促进浙江省建筑企业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行业协会中小型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在行业联合学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与企业不仅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需求,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促保障。如为行业联合学院的高效高质办学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学院选送优秀的员工和高管提供师资保障、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优质的岗位保障、为教师科研实践提供优质的项目平台、更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使得行业联合学院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1+X”行业联合学院突出了以下创新:①创新了“一对多”的育人新模式,确保合作持久性;②填补了对特需人才的培养空白,做好行业发展有要求而无精力做的事;③破解了中小企业有需求而无法单独开展订单培养的难题;④增加了学生在实习就业中的选择机会;⑤搭建了教师实践成长发展的平台。

2.创新基于浙江省装饰幕墙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1)实施背景。专业设置紧贴行业需求,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科技的大力发展,幕墙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幕墙,它满足了社会和建筑艺术的需求。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新潮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的外围护中。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建筑幕墙行业对幕墙设计施工的人才的短缺,行业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对学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幕墙设计与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是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培养,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停留在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和行业企业的座谈调研,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具有专业设计基础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建筑幕墙行业急需的人才。在该专业上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建设行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是从传统学徒制衍生而来,但却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它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基于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以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办学,以行业需求为指向,岗位要求为导向,工作内容为中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为目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合”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学徒的合法身份为企业的(准)员工,享受与企业员工相同的劳动保护、福利保险等以及相比较少的工资待遇。

(2)改革措施。以岗位为导向,依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知识技能分析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培养目标调研分析岗位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分析制定课程体系改革,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方案试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导向制订课程开发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课程体系以突出装饰幕墙职业性教育为特色,以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在岗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突出职业性教育,以专业和职业岗位为本源,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特色创新。基于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以“共招”“共育”“共管”“共培”“共奖”“共赢”等特色做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对接”“培养模式与员工发展对接”“教学课堂与项目现场对接”“专任教师与能工巧匠对接”“岗位证书与实践经历对接”。在职教集团的指导下,学院、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大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环节与工作场景相融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堂创新工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空中课堂”“场中校—校中厂”等创新模式,保障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以“场中校”为例,是“工、学、教、研一体化”的工程现场教学基地,是基于工作真实情境的工程现场基地,在这个教学基地中,“工”即工作项目,“学”即是现场教学,“教”是专兼职教师队伍,“研”即技术研发。我们通过“场中校”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做到校企深度融合,以工程现场教学为平台,实现学习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方式的现场化,提升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养。

4认定双重身份。与传统学徒制学生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具备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既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也需要在校学习相应的文化或理论课程。学院、企业和学生签订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确保学生双重身份与权益。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5实施“双师”教学。在浙江省装饰幕墙行业联合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6对接项目现场。为确保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平顺对接,学院构建了多方联动的“场中校”人才培养基地,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真实施工现场为课堂,以技术骨干为教学主体,以现场操作技能为标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让教师主动到基地挂职锻炼,让企业能工巧匠融入到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来。

(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7年多以来,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原则,探索了集团化办学的长效机制和科学发展机制,构建了“政府引导、三层架构、一体多元、开放融通”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职教集团以全国首批100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筑类专业为基础,协会下的多家企业为依托,融合集团资源,实践基于“1+1+X”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共同创建合作育人新机制,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职教集团;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行业联合学院

一、加强自身建设扩大职教集团影响规模

自2010年成立以来,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以牵头院校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已成为集政府之职、行业之势、企业之力、学校之术的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职教集团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接行业、产业的合作体制,并在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文化共融、项目共研、基地共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目前,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共有成员单位153家,2015年新增成员单位20家,其中行业协会9家,院校17所,科研院所6家,企业116家,其他组织5家。成员单位覆盖浙江杭州、绍兴、宁波、台州等9个地市,涉及建设业各个行业领域。

多年来,职教集团以会议、培训、研讨会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构建起了政、校、行、企多方参与的对话交流平台。除常规宣传手段来推动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外,职教集团秘书处配合学院宣传部,积极整合新媒体,新媒介资源宣传职教集团工作,如微博,微信,QQ群、APP系统开发、校企数字书图书馆的开设等。秘书处通过各种平台对第四届绿色建筑科技文化节活动及成员单位重要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据统计,校内部门共上报宣传信息稿30余篇,对外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在线》等媒体发表稿件10余篇,同时编辑出版了15期职教集团简报,对职教集团各项活动进行了集中展示。

二、融合集团资源实践人才培养新型模式

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自身专业特点,不断深化企业合作职教集团办学特色,根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1+X”行业联合学院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创新了“1+1+X”行业联合学院。近年来,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0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以浙江省建筑装饰协会为主导,以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以行业协会内多家知名装饰幕墙企业(如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建工幕墙装饰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幕墙有限公司等成员单位)为依托,开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幕墙方向)专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模式成熟,成效明显。

1.构建“1+1+X”的行业联合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1+1+X”行业联合学院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根据合作办学对象,第一个“1”指学院,第二个“1”指行业协会,第三个“X”指行业协会各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办学联合体。“1+1+X”行业联合学院具有专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突出了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突出发展导向;联合学院院长由协会会长担任,突出行业协调作用;办学经费三方共同出资,突出协同育人;协会颁发岗位经历证书,突出双证融合等鲜明特点

行业联合学院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办学;下设院务会及专项工作组,围绕共同育人目标,发挥各自优势,明晰责权利。行业牵头制定方案标准,企业提供师资岗位,学院具体操作实施,形成了高效流畅的运行机制。行业联合学院运行机制如图所示,“1+1+X”行业联合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协会、企业三方作用。

行业协会牵红线。在《浙江省建设行业参与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浙江省各建设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参与行业联合学院工作的开展。相关行业协会先后组织协会中小型成员企业单位100余家,给学院和企业搭平台、牵红线。三方共同商定人才选拔要求、专业建设方案、师资队伍培养、课程教材设置、就业实习安排、专项经费落实等各项工作,使得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办学由被动转向主动。

举办学院抓落实。学院紧紧围绕“依托建设行业、助推产业提升、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优化校企合作组织体制,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坚持践行行业联合学院办学工作。一是先后出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行业联合学院运行管理办法》《浙江省装饰幕墙联合学院章程》《浙江省建筑业行业联合学院实施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10余项,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二是学院大胆改革招生就业计划,新增国际工程管理、BIM信息管理、幕墙施工设计等专业发展方向,根据行业联合学院企业需求,分别从大一、大二不同年级开展专业方向试点改革工作,落实就业实习岗位;三是大力创新课堂教学,根据行业联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堂创新工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空中课堂”“场中校—校中厂”等创新模式,保障行业联合学院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参与企业促保障。根据《关于促进浙江省建筑企业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行业协会中小型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在行业联合学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与企业不仅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需求,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促保障。如为行业联合学院的高效高质办学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学院选送优秀的员工和高管提供师资保障、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优质的岗位保障、为教师科研实践提供优质的项目平台、更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使得行业联合学院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1+X”行业联合学院突出了以下创新:①创新了“一对多”的育人新模式,确保合作持久性;②填补了对特需人才的培养空白,做好行业发展有要求而无精力做的事;③破解了中小企业有需求而无法单独开展订单培养的难题;④增加了学生在实习就业中的选择机会;⑤搭建了教师实践成长发展的平台。

2.创新基于浙江省装饰幕墙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1)实施背景。专业设置紧贴行业需求,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科技的大力发展,幕墙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幕墙,它满足了社会和建筑艺术的需求。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新潮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的外围护中。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建筑幕墙行业对幕墙设计施工的人才的短缺,行业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对学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幕墙设计与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是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培养,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停留在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和行业企业的座谈调研,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具有专业设计基础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建筑幕墙行业急需的人才。在该专业上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建设行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是从传统学徒制衍生而来,但却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它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基于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以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办学,以行业需求为指向,岗位要求为导向,工作内容为中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为目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合”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学徒的合法身份为企业的(准)员工,享受与企业员工相同的劳动保护、福利保险等以及相比较少的工资待遇。

(2)改革措施。以岗位为导向,依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知识技能分析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培养目标调研分析岗位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分析制定课程体系改革,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方案试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导向制订课程开发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课程体系以突出装饰幕墙职业性教育为特色,以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在岗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突出职业性教育,以专业和职业岗位为本源,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特色创新。基于行业联合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以“共招”“共育”“共管”“共培”“共奖”“共赢”等特色做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对接”“培养模式与员工发展对接”“教学课堂与项目现场对接”“专任教师与能工巧匠对接”“岗位证书与实践经历对接”。在职教集团的指导下,学院、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大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环节与工作场景相融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堂创新工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空中课堂”“场中校—校中厂”等创新模式,保障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以“场中校”为例,是“工、学、教、研一体化”的工程现场教学基地,是基于工作真实情境的工程现场基地,在这个教学基地中,“工”即工作项目,“学”即是现场教学,“教”是专兼职教师队伍,“研”即技术研发。我们通过“场中校”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做到校企深度融合,以工程现场教学为平台,实现学习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方式的现场化,提升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养。

4认定双重身份。与传统学徒制学生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具备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既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也需要在校学习相应的文化或理论课程。学院、企业和学生签订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确保学生双重身份与权益。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5实施“双师”教学。在浙江省装饰幕墙行业联合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6对接项目现场。为确保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平顺对接,学院构建了多方联动的“场中校”人才培养基地,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真实施工现场为课堂,以技术骨干为教学主体,以现场操作技能为标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让教师主动到基地挂职锻炼,让企业能工巧匠融入到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