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陶瓷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立足陶瓷行业特色优势和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在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华民族符号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通过集团成员之间的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出了体现民族特色和工匠精神的“大师名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校企共建特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陶瓷行业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陶瓷职业教育集团;民族特色;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立足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资源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深厚的办学历史及专业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利益链“四链融合”为重点,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深入推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对接”,基本实现招生即招工、技艺传承、毕业即就业、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同时也实现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
一、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景德镇是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之一,1000多年来,景德镇是以瓷立市、以瓷成市、以瓷兴市的千年名镇,陶瓷,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也是这座城市的根之所在。景德镇的制瓷历史长达1700多年,出现了拉坯、利坯、做坯、薄胎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雕塑瓷配方工艺、陶瓷原料配方等景德镇独一无二的制瓷手工技艺,曾经创造了绚丽多彩、闻名世界的优秀陶瓷文化,因此,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文化史中一个重要的符号。今天大家熟知的“china”一词,其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最初意为“瓷器”的专有名词,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陶瓷制作生产领域中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父传子的家族世袭的方式,到后来扩大到师傅带徒弟的授艺方式。这些制瓷技艺传承方式一般不传外人,有的甚至传男不传女,由此构成的传承链接具有较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这种世代相传的父子相传和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技艺传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技艺的历史的连续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传承方式不利于陶瓷技艺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十分发展迅猛的时代,需要以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体系来传承和发展古老的陶瓷技艺。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及成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充分发挥景德镇深厚的区域资源优势、集聚行业人才优势、变革保护传承方式、集团为企业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结合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有关要求,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四种较为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以更加开放、更科学的方式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大师名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陶瓷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程类和设计艺术类人才的集聚优势,每年由集团拿出专门的项目资金为集团成员及省级以上的陶瓷艺术大师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学院校内外建立了“名师大师工作室”,配备相关教学实训设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每学年开展一次现代学徒制“双选”考核遴选,将考核合格的学生组成不同的现代学徒制班级,以“名师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聘请集团成员单位副高以上职称及省级大师名师以上荣誉称号组成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通过制定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培养计划、学习内容、时间安排等,在规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同时,集团还组织考核合格的学生及大师名师举行拜师授徒仪式,将“传统师傅带徒弟”和“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形成了新型师徒关系,有利于陶瓷文化和技艺的“血缘”传承。
目前,集团已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的14个专业中开展了以“大师名师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学徒制班级,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大师名师超过80人,学生超过1000名。参与现代学徒制学习学生的陶瓷艺术作品被许多收藏家收藏,陶瓷材料、动漫设计作品被集团成员中多家企业、单位采用。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景德镇千百年来制瓷技艺传承的方式,将传统的家族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等传统单一的制瓷技艺传承方式融入到学校的科班教育主渠道,让大师名师们的“独门绝艺”“看家本领”后继有人。同时,也让这些优秀的陶瓷专业学生在大师名师的倾心指导下使制瓷技艺得到正统的传承,成为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的继承者、传递者,从而为陶瓷行业解决目前传统手工艺人才短缺问题,为陶瓷行业的健康发展储备优质、稳定的人才资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充分发挥景德镇市和集团成员单位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优势,结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集团聘请了八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粉彩瓷、古彩瓷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师傅”,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中遴选了30名优秀学生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结成师徒关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根据文化遗产项目特点和传承谱系需要,制定遴选标准、教学标准、实训标准、考核标准,定期为学生开展授课、授艺、考核,共同推动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纳入学院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和传承人才,拓宽职业教育合作育人的平台,得到了教育部、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江西省教育厅、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借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集团成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申报的教改项目《国家非遗景德镇粉彩瓷制瓷技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时,集团成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还在此基础上申报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粉彩古彩陶瓷艺术传承创新研究院”,并获得江西省文化厅批准。
(三)“校企共建特色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政府行政推动、学校热情主动、企业冷漠被动”的校企合作现象,集团制定了人才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号召集团成员单位积极主动融入到校企合作中来,并积极引导集团成员之间共同探索“校企共建特色学院”,通过现代学徒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前,成员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景德镇鹏飞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和景德镇市大美至尚陶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鹏飞陶瓷制造特色学院”、“大美至尚艺术设计特色学院”。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双方共同管理学生、双方互派专业骨干教师(技术骨干)、双方共享优质教学实训资源、双方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双方共同指导帮扶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基本实现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上课与上岗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
从“校企共建特色学院”成立以来,有300多名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方式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训,有20多位教师和企业骨干参与教学指导,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有力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力推进了“双证融通”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了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成员单位企业招工难问题。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集团成员学校的陶瓷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学生的创业愿望和呼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为更好引导陶瓷艺术类和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好创新创业,集团成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探索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美院八学士”和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制”,利用成员单位的实训场所及学生自建工作作坊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学生通过创业项目的申报,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利用优质创新创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实践载体;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领示范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建设;开发典型创新创业教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教学帮扶,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集团成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国家和江西省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要求,正在规划兴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该项目已获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江西省教育厅的立项审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将以“大学生创业创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发挥集团成员单位教师及专家团队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资源集聚的优势,建设优秀校企文化,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建设功能。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1000名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向集团成员单位转化10项创新创业成果,有力推动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