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17) | 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服务能力

2016年12月29日 09:18

摘要: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近两年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内生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对深化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行业企业和北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贡献,初步形成了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林业;产教融合

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经国家林业局人事司批准,由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于2014年6月在辽宁沈阳成立,是具有鲜明林业行业特色和北方区域特征的全国首个大型林业职业教育联合体,现有北方15个省(区、市)的理事单位150家,其中,涉林职业院校35所、行业企事业单位97家、科研院所14家、行业协会(学会)4家。自成立以来,集团紧紧围绕宗旨创新发展、深化合作、规范管理,初步形成了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局面,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集团内生发展能力

1.做好顶层设计,推动科学发展

集团确定了“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北方现代林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行业产业为纽带,以深化产教研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促进集团内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实行“高职院校牵头、政校企行研多元合作、理事会决策、集团化运行”的多元联动管理体制。集团在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横向上,集团在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及其常设机构常务理事会下设立了13个省级召集单位,负责具体协调本省会员单位,协助秘书处开展集团日常工作;纵向上,设立了秘书处,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运行,同时还设立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企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工作委员会、实训基地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联合招生工作委员会、教产合作与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工作委员会等7个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根据集团章程和各自职能开展专题性工作,初步形成了“21713”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即两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一处(秘书处)、七委和十三个省召集单位,确保了集团工作有机开展。

2.规范运行管理,实现制度化发展

在运行机制方面,以《章程》为引领,制定、印发了《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校校交流实施办法》《企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工作管理办法》《科研创新团队及教科研立项工作办法》等8项管理制度以及多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集团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落实、保障效果。

3.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共享发展

先后在沈阳和甘肃天水成功组织召开了集团成立大会、2015年集团年会暨高峰论坛等2次大型会议,举办了集团阶段工作研讨会、远程视频工作会议、教产合作与人力资源工作专题会议等3次中型会议,以及各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等多次小型会议;引进先进的集团化办学经验,组织集团骨干人员参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题交流培训6次。通过不同层次规格的会议和研讨交流,明确了任务,凝聚了共识,搭建了开放、合作、共享的发展平台。此外,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林业学校等4家成员单位分别参加了山西农业职教集团、天水高等教育联盟、新疆林业职教集团等5个职教集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启动了辽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职业教育和山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等区域性林业职教集团的筹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多边合作、开放共享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4.利用现代化手段,深化信息化发展

设计开通了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独立官网(http://nfveg.lnlzy.nfwin.com),印发了《集团网站管理办法》,开通了集团qq工作交流群和工作邮箱,并通过不定期组织远程视频工作会议等形式,全面加强集团信息化管理。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现突破

1.以林业专业资源库建设为引领,提升校企共建专业能力

集团以林业类重点专业(群)为切入,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集团层面以及集团成员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企业总数达2400余家,其中紧密型合作企业1200余家。两年来,通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制教材、共建“订单”班等多种形式,校企共建现代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等97个专业,合作制订了现代林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类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6套,合作开发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课程31门,合作开发《伐区生产工艺及林业机械实用技术》等项目化教材33部。

为推动林业重点专业建设,经过两年多的系统筹建,2015年6月,由集团理事长、集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邹学忠教授牵头,联合集团内外18所林业职业院校及16家行业企业共同申报的全国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排名第三的优秀成绩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目前,该专业资源库已拥有师生用户3000余人,企业和社会学习用户近千人,为促进集团重点专业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林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2.以微课大赛为载体,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

为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2015年6—10月,集团成功举办了“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首届微课大赛”,共有12所成员院校86名教师的微课作品进入决赛,作品覆盖29个专业、43门课程。集团组织开发了大赛作品评审、展示和观摩平台,全部入围决赛的微课作品均在大赛平台展出,集团成员院校免费观看、下载和使用。据平台信息显示,集团内外共有3.2万名学生和2.2万名教师参与了微课作品的观看和投票,大赛涉及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反响良好,为有效推动课程信息化改革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以现代学徒制为切入,创新校企共育培养模式

集团以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木材加工技术等林业类重点专业(群)为载体,依据现代林业和北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场校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工程成功申报了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体制试点单位,该项目于2015年8月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目前正在深入推进中。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利用单独招生等政策在林业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探索。集团成员院校还与博洛尼家居用品(北京)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班93个,“订单”企业达58个,其中集团内“订单”企业40个,“订单”培养中高职林业技术技能人才4000余人。仅2015年一年内,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即与中国圣象集团等20余家企业(集团)签订了40多个“订单”班,特别是木材加工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订单”学生就业好、起薪高,供不应求。

4.以职教立交桥为纽带,探索“五衔接”的系统化培养模式

集团通过企业、高职、中职三方联合,在成员院校间积极搭建林业职教立交桥,推行和实践招生有序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序衔接、递进式课程体系有序衔接、教师教学指导有序衔接、实训基地建设有序衔接的“五衔接”系统化培养模式。两年来,集团共组织开发了现代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林业类重点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50套,成员高职院培养成员中职院学生近3000人。

5.以政校企行四方为协作,加强专业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集团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交流等形式,推进集团内人力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两年来,集团聘任兼职教师2000余人,其中聘任企业兼职教师1200人,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1400人,提高了集团内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集团内成员院校在圣象集团、博洛尼家居(北京)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集团成员企业建设了12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有力推动了校企优质人力资源和技术共享。集团积极开展校校联合教研活动,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合作,协助完成了第一期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和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促进了集团成员互帮互学、共研共改。集团出台了《集团校校交流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具体组织实施校校间的中层挂职、教师互派、学生互培、课程互认和经验共享。

两年来,企业对集团成员院校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900余万元,其中集团成员企业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474万元。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鞍山市政府合作办学,鞍山市政府出资,为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在鞍山市职教城的二级学院工程学院师生提供全部教学、食宿和实训场所,大大加强了木材工程学院的办学实力。2015年,圆通科技股份公司向集团无偿捐赠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训练工作标准系列教材和价值600万元的《圆通工作能力等级评价系统》,并将在集团成员院校陆续免费建设20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训练中心”,为集团实训资源共享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