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32)| 淄博市建筑职教集团:集团引领 名师带动 专业提升

2017年03月01日 08:51


摘要:淄博市建筑职教集团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引企入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几年来,名师工作室在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2015年教师节,在淄博市首批授牌的名师工作室中,以全国模范教师曹文萍领衔的名师工作室榜上有名,这也是淄博市教育局唯一给中职学校授牌的名师工作室,其典型案例多次在《桓台电视台》《齐鲁晚报》《淄博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关键词:职教集团;名师工作室

2012年6月,淄博建筑工程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针对示范校建设任务,学校断然提出借力集团优势,以建筑专业为突破口,引企入校,成立名师工作室,让学生教师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及资源优势辐射社会,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一、制定名师工作室章程

2012年9月,集团指导委员会成员就成立名师工作室一事展开商议,讨论并制定了名师工作室章程,章程中对聘任原则、聘任条件、受聘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任期、解聘情形及办法五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特别对聘任条件,委员会成员意见达成一致:名师工作室带头人一定是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功底扎实,有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渴望,并且要勇于担当,主动完成工作室各项任务的人。

二、确定名师工作室定位及目标

名师工作室制度制定出来后,集团牵头学校以红头文件下发到各专业部,老师们踊跃报名,根据教师报名情况,由集团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了名师工作室负责人。2012年10月,学校把所有出租的沿街房收回来,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与星河造价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在校内建立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成立由全国模范教师曹文萍带头的工程咨询名师工作室和由齐鲁名师任波远带头的工程造价名师工作室。集团组织学校和企业召开座谈会,确定了名师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①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②项目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实验室;③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窗口;④实践实习的组织者;⑤技能大赛及创新设计的工作间;⑥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智囊团。

三、制定计划,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1.共同研究,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科研场所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的主要教科研场所,教师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行动导向”教学、编写项目教材、制作精品课程,工作室的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打造了一支团结、敬业、务实、高效的专业师资队伍。

2.促进成长,让名师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示范校建设期间,名师工作室制订了“名师强调效应,专业带头人强调示范,骨干教师强调带动,青年教师强调成长”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在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的带动下,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不论是工作态度还是专业素养乃至团队意识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3.提供服务,让名师工作室成为社会服务的窗口

2012年10月,工程咨询工作室和工程造价工作室分别与天齐集团和万鑫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曹文萍老师和任波远老师被聘为技术顾问,工程咨询工作室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多次到天齐集团何晋波项目部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培训,并和企业QC小组共同进行了“改善伸缩缝的施工质量”的课题研究。工程造价工作室负责人任波远老师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工程算量技能大赛,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带领学生编写了多个工程的预决算文件,并多次到万鑫集团进行工程造价培训。

案例1校企融通使建筑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化

针对中职培养目标和建筑专业特点,名师工作室充分抓住示范校建设的良好契机,通过校企融通,探索实践了“多管齐下,巧解建筑专业实训难题”的方法和路子,使建筑专业实训教学形成体系。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校建设初期,建筑专业课教师走进企业,进行了多方调研,了解市场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层次要求,学校聘请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确定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工员融合,素能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模块、基础工种模块、综合岗位模块组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体现了专业课程由“学科式”到“模块式”的转变,专业培养目标由“理论型”到“技能型”的转变,学生综合素质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编写实训教材

为提高学生技能,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根据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集团诚邀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共同编写了基础工种模块和综合岗位模块的实训教材,包括钢筋工实训、砌筑工实训、建筑测量实训、架子工实训、建筑材料检测等。教材以实训项目、任务驱动为体例,项目选择紧扣企业用人需求,任务完成步骤清晰明了,呈现形式图文并茂,编写中,着力于“实”,尝试于“新”,指向于“活”,侧重于“动”,使用起来学生好学,教师好教,培养的学生企业好用。

多种方式开展实训教学

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多管齐下,巧解建筑专业实训难题”,使实习实训工作“登台阶,上档次”。

1专业知识见习,德育教育并行

学生一入学,即安排专业知识见习活动。学校统一组织,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企业领导或技术骨干对行业特点、作业流程、岗位能力要求、职业发展通道进行初步的介绍,使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借助多媒体,实现模拟化实训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对不便于室外实训的课程,如施工技术,可通过从企业收集施工技术操作的影像、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课堂教学、真实的施工过程、多媒体、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在职业情境模式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3工种集中实训,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根据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从第四学期开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即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校内工种集中实训。就砖砌体、钢筋加工、测量放线、建筑cad绘图、广联达软件应用等进行模块化的技能训练,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做指导教师,每个任务完成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企业参评、教师总评等方式对学生完成任务和课上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实训结束,评选出“技能标兵”。

4综合岗位实训,职业教育渗透

根据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五学期学校即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预算员、资料员、施工员三个综合岗位的实训,教师按照企业作业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将职业要求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分组分层次培训,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实训指导,加强岗前培训,进行职业教育渗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近距离对接。

5校外顶岗实习,职业能力提升

在第六学期,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所有学生,将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完成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等对应岗位的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了吃苦耐劳、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