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33)| 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搭平台 享资源 共发展

2017年03月02日 08:41

摘要:以服务大西南地方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立足点,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契机,弄潮北部湾,面向东南亚,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依托地缘及行业发展优势,构建中高职协同发展机制、开展职教国际化合作与协同创新,并在职教精准帮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广西及我国西南边境省份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丰富及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国际化;中高职衔接;精准帮扶

一、成立背景

为了充分利用广西商务体系内各行业、企业、院校的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广西商务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提升,加强校、政、行、企间的融合与合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07年12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广西商业学校、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和广西商业汽车运输公司等四校一企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结合成立了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2008年6月3日集团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东路校区正式挂牌成立。

二、发展及实施过程

集团从成立之初,便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繁荣广西商务经济服务、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为国际第三产业发展服务。随着国家产业转型与进一步升级,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积极顺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主动调整自身发展重点和策略,放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托广西双核驱动政策,力争为广西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截止到2016年4月,广西商务职教集团共有院校21所、行业协会2个,企业60家,集团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并获得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已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列入广西示范职教集团建设试点单位。

三、特色与创新

(一)打造中越跨国职教国际化合作基地

越南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国家,集团针对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靖西市对边贸及产业发展领域对于中越双语人才方面的需求,在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积极参与下,靖西市人民政府、越南高平省政府、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四方联动,组织开展了针对越南高平省在职人员素质技能继续教育及适龄青年中职、高职学历教育的跨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搭建起了职教国际化合作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打通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职业教育升学及技能培养的新渠道。

项目2015年起由集团成员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具体负责实施,在靖西市组织开展对越素质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项目。越方高平省向中方推荐100名学员,通过1~2年的学习,完成在职人员语言技能培训或适龄青年中专、大专学历教育。中专学历教育由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教学和师资支持,学员在靖西当地完成学业,大专教育则通过中高职衔接合作渠道,越南学生在获得我国中专学历后,可升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攻读大专。

首期越南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汉语培训班已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开班,29名来自越南高平省教育厅、外事厅、荣军与社会劳动厅的学员已全部抵达靖西市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与生活。针对初中及高中起点学历班目前越方已完成组建,预计将于2016年秋季学期正式入学。

(二)探索职教国际化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

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依托国际资本,与香港百丽集团合作开设“百丽国际店长班”,为“一带一路”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端商务型应用人才。项目以国际化的百丽集团工作岗位为教学背景,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为教学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国际行业操作标准作为评测标准,采用现代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模式,集团共同组织人员,合作制定教学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探索财经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新模式。

结合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系部的实际,集团出台《百丽店长班课程置换方案》等一系列完备的校级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在完成理论阶段的学习后,学员赴百丽集团区域内各市场门店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由企业安排1名企业营销骨干作为师父,带领1~2名学员作为学徒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变成了学生与员工兼并的双重身份,学习内容变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主,执行的是与国际行业接轨的企业的岗位规范与操作标准,为此在考核标准上,采用基础设计课程学业成绩由企业师傅与学院教师共同评价的“双导师综合考核体系”,有力的助推了类似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三)搭建精准帮扶中高职衔接平台

中高职衔接丰富和畅通了职业教育升学机制,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人员找到了新的发展出路。2014年起,集团内各中高职院校,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靖西县人民政府、三江县人民政府、融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并与上述县所属职校开展帮扶共建工作,搭建了中高职贯通立交桥。

集团成员间开设了5个中高职合作办学专业,并在集团机制下,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上述成员职校内设立中专部,签订2+3对口招生协议,开展招生合作。于此同时,针对各中职学校的短板与需求,高职院校为集团内的中职学校开展了招生工作培训,派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及其教学团队,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交互终端与平台,帮助中职学校设计和制作招生宣传动画短片,并在中职学校所在的招生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投放,帮助其提升招生效果,保证了集团内各中职学校的的可持续发展。

(四)服务能力与运行成效

集团秉承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成员单位,服务人才培养的“三服务”理念,在集团成员内部积极开展各种服务与合作。近年来先后组织召开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就集团服务区域经济的立足点献计献策。此外,针对集团内各中职学校对于一线教职人员业务技能及信息技术提升的要求,先后组织了电子商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培训,同时采取量身定制,送教上门的形式为中职学校开设了慕课平台建设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通过集团机制,共培训集团成员单位师资348人次,有效的提高了各成员单位的师资水平。

随着集团建设的日益深入,合作机制的日趋完善,集团各成员单位在资源配置中均收获颇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效显著。广西商业学校重点推行校企合作“八共模式”“订制化、双主体”培养学生,2014级70%以上为“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班;2015级的“订单”招生已达20个班级;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与广西烹饪协会与学校联合办学,设立“广西民族餐饮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共建中西式面点专业;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广东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客服中心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与工作情境的完全对接;正久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所企业办学的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定制员工,实现了各专业与经营实体相结合,按企业标准,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