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47)| 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丰富集团办学层次 多元投入共建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2017年05月09日 15:11

摘要: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组建,是安徽省最早成立的职教集团之一,经过十年多的不断摸索,集团经历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完善功能三个发展阶段;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坚持互惠性、互补性和带动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坚持多元投入,丰富办学层次,依法共建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关键词:办学层级;多元投入;职业教育集团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文件精神,由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牵头,于2006年组建了由一所高校、七所中专卫校、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成员单位已扩展至14家。集团经历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完善功能等发展阶段;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坚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补性和带动性,探索了集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自组建以来,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始终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整合和有效利用卫生教育资源,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宜能力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集团设立集团管理委员会,由各成员单位法人代表组成,负责集团重大活动和决议的产生;下设集团办公室,在集团管委会的指导下负责开展集团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集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集团在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方式、合作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在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的支持和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集团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管理规范有序,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成员单位及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一、集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公立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隶属省卫生厅,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主要开办医学专科教育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1年起先后与黄山卫生学校、阜阳卫生学校、滁州卫生学校、芜湖地区卫生学校、淮南卫生学校、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淮北卫生学校、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宿州市卫生学校、安徽红十字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等10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进行五年制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

(一)第一阶段: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集团管理规范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07年7月,经反复征求各成员学校意见,集团正式通过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标准》,为进一步加强集团的教学、学生和就业工作,集团成立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就业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2007年7月集团第三次董事会上,安徽医专与各成员学校共同制定并签署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办法核心指标》,即要求执行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毕业验收考试通过率≥95%;制定预防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无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5%,最终就业率不低于95%。要求各成员学校要把实施三个核心指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集团根据核心指标对各成员学校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集团成立八校联合督导组,对各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督导,集团分别于2007年至2010年对各成员学校进行了三次办学督导,既找出亮点也找不足,互学互促,取长补短,受到了集团各成员学校的普遍欢迎,有力的促进了集团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集团把提高学生质量,做好优质就业作为集团办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集团不断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努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于2008年7月正式通过《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关于就业工作的有关规定》。启动了就业工作“241”工程,即“2”:对学生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4”: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1”:创新。集团要求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就业意向。组织成员学校间就业经验交流,传授就业工作经验,协助、指导毕业生派遣工作,集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第二阶段: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质量

集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科研和学术交流提高集团成员学校办学水平,集团自2008年12月起先后成立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儿护理、人文护理、生理、解剖、病理、计算机、英语等十个校际教研组,自成立以来各教研组已开展多次教学研活动,研讨人才培养模式、交流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为了组织做好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集团组织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在2009年9月通过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保障各校均取得较高通过率。为了提高集团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集团会同安徽省护理协会共同举办了安徽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

(三)第三阶段:校企合作完善功能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明确的指出“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1】。

自2008年开始,集团分别与安徽省护理协会、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深圳神采亚健康机构、美诚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五家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实行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解决企业实用型人才需求,并实现教育与就业零距离;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

二、探索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带动性、互惠性、互补性和民主性的原则,不断探索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一)互惠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惠性体现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享。集团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安徽省护理协会各成员医院、深圳神采爱康公司及美诚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与成员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供需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8—2015年集团成员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集团各成员学校招生情况喜人,新生报到率达98%,促进了集团又好又快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卫生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全面提升了各成员学校办学水平。2009年12月集团对各成员学校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92%的受调查者认为,加入职教集团对各成员学校社会信誉度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大;88%的受调查者认为,集团对本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大作用;84%的受调查者认为,加入集团后,本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得到了较大促进。

(二)互补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补性表现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了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模式,集团每年组织“八校联合督导组”对集团各成员学校的教学、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取长补短,促进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工作的均衡、有效开展。集团成立十个校际教研组,为集团内的教学研构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质量;扩大联合办学范围,深化校企合作,集团邀请多家企事业单位加入集团,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供需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使联合办学范围更加广泛。

(三)带动性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集团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集团根据具体情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学教研、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了考评考核办法,定期召开董事会和其他会议研讨工作,交流经验,充分发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多种举措给各成员学校搭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各成员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各校整体工作年年上水平,收获了一批教科研成果。